3)開展工程地質勘察,總結完善城市地質資料。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存在高風險性、不可逆性以及難適應性等特點,所以,一個良好的工程選址對建築物的建造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工程選址前的地質基礎資料的勘察是關鍵性因素,如新加坡的萬禮地下軍火庫和裕廊島的海底地下石油儲存庫的建設,都是基於其完善的地質勘察資料。雖然,目前展開全國範圍內地質情況的勘察工作有較大困難,但可以從一些大中城市開始,逐漸完善中國主要城市工程地質資料庫,通過已有的和大量將要勘探的地質鑽孔數據,建立所謂的「透明城市」或「三維可視化」城市地下空間模型。
4)理論聯繫實際,因地制宜建造地下工程。只有牢牢把握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才能因地制宜地建造出優秀的城市地下工程。例如,新加坡在進行地下工程施工時,總是要將實地考察所得的地質情況和工程設計、施工相結合,儘可能根據實際的工程地質條件建造功能相適應的地下建築物,並廣泛開展與工程建設相關的基礎理論研究,如本文提到的裕廊島海底地下石油儲存庫。只有這樣,所建造的工程才能從根本上達到預期功能。因此,理論聯繫實際,並將理論應用於工程實際,提高地下工程建設的能力,也是廣大地下空間研究者應注重的方式。
5)廣泛推廣併科學普及地下空間知識,尋求更大突破。對中國大多數人來說,城市地下空間概念還相當模糊,甚至很多人說到地下空間,想到的就是地鐵或人防這些基本概念。殊不知,全球範圍內的「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早已包羅萬千。就新加坡而言,它的地下工程就涵蓋了更為廣闊的內容,如地下綜合體(地下科學城)、地下倉儲設施(地下石油儲存)、地下管網系統(城市共同溝)、地下物流系統等。新加坡在地下空間工程方面的成就值得借鑑和參考。因此,中國需要對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的概念進行廣泛的科普,促進人們對地下空間的認識,推動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學科的進步,從而尋求人類對空間資源需求更為廣闊的突破。
04 結束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因其稀缺的土地資源,而在城市地下空間工程開發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中國以地大物博而聞名,卻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忽略了對城市地下空間的規劃、開發和利用。目前,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大量人口向城市轉移,不少大中型城市已出現堵車、內澇、霧霾等環境惡化現象,這與城市地表空間的過度開發和城市攤大餅發展模式不無關係。因此,希望通過汲取新加坡的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特點和城市地下空間利用的優勢,推動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的規劃、管理、開發和利用。這不但可以有效提高中國城市土地的利用率,還可以有效緩解目前中國城市發展建設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弊病,為中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兩型城市貢獻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