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家的居民都飽受房子的困擾,在寸土寸金的現在社會,一個普通的小白領想要買一套自己的房子可謂是比登天還難,很多人身上背負著房債,每天要努力的工作生活,一輩子為還債而活。可是新加坡的人卻沒有這種煩惱。按理來說,新加坡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僅次於紐約與倫敦,並且對外高度的開放,每年接受大量的移民,房價應該是高到恐怖,可是新加坡地區的房價卻和它的經濟發展水平成反比。

最近幾年,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房價都瘋狂的瘋漲,但是新加坡卻在一路下跌,新加坡的房地產商的生產現狀並不像其他的地方一樣如魚得水,當然,並不是說新加坡的房地產生意不掙錢。新加坡的房價都由政府部門嚴格的控制,所以商家很難在中間鑽空子。
現在新加坡地區的居民們,很少的為房子的問題而擔憂,完全可以抽出更多的金錢和精力來好好經營自己的生活。可是這樣幸福安定的新加坡,上個世紀中期的時候,也曾因為房子問題而發愁過。當時的新加坡剛剛從英國的管制之下獨立,生產與發展水平嚴重的落後。而且新加坡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全世界各種各樣的種族聚集在這裡,可是因為國家的發展滯後,所以底層的百姓們,不遠萬里過來謀生活的人並沒有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

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沒有房子的人,全家多口人擠在一個小房子裡面,甚至有的房子連最基本的遮風避雨的功能也沒有。在得知新加坡當時的生存環境之後,英國第一個發出了嘲笑,表示他們是文明社會的恥辱。當時的新加坡只有200萬的居民,可是卻有80萬的人居住在貧民窟里,所以面對著英國的嘲笑,新加坡根本無力反駁。

這個時候新加坡出現了一個人,果腹李光耀,他當時下定決心一點要改變這種現狀,讓新加坡的居民每個人都有房子住。為此,新加坡由政府出資,建造了許多的小成本房子,然後房子的價格由政府部門進行嚴格的控制,絕對不給炒作房價的人一丁點的機會。很多的居民以極低的價格住進了溫暖的新房子裡,房子的問題得到了大範圍的緩解。

當然,這只是新加坡其中一個政策而已,住房公積金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新加坡就開始實行了,而且是每一個新加坡的公民都擁有住房公積金的帳戶。為了防止有人趁機多買房子抬高房價,新加坡政府規定每個家庭只能買一套組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