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政府下狠招調控外國人買房後,炙熱的新加坡房地產市場在三年之後,終於開始降溫了。
根據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A)日前公布的終值顯示,第二季度私人住宅的價格環比下跌0.2%,雖然略低於預期,但這已是新加坡私宅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首次下跌。
疫情後,新加坡房地產市場開始飛漲。根據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的數據,2022年新加坡私人住宅價格上漲8.4%,而2021年的漲幅為10.6%。為此,新加坡政府多次提高購房的稅費,特別是外國人購房的稅費,來調控房價。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士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加坡政府通過經濟槓桿限制外國人在本地購房,對穩定新加坡的社會和經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當前針對外國人購房的高稅率,預期會在房地產市場穩定後有所緩和,但限制仍會長期存在。
開始降溫
與房價小幅下跌同步,私人住宅的租金漲幅也開始放緩。第二季度環比上漲了2.8%,雖然仍在上漲,但這已是2021年以來最小的漲幅了。同時,今年預計將有約2萬套私人住房竣工,是2017年以來最大的年度供應量,預計將會進一步化解租金上漲的動力。
作為亞洲的重要金融中心,新加坡是各路資金和富豪置業的首選之地。疫情中,海外買家紛紛湧入新加坡房地產市場。對於非新加坡永久居民,原則上只能購買私人住宅。
新加坡住房供給結構以組屋為主、私宅為輔。約有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中,組屋由政府定價,由於政府不需要支付土地費用,且補貼建築成本,因此,其價格比同類私宅至少低50%~70%。僅有約20%的高收入家庭和外國人住在開發商建設的私人住宅中。
組屋在滿足一定條件後,持有人可以轉售而進入市場。如今組屋的價格也受到了私人住宅價格高企的影響。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學家謝棟銘此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新加坡是一個較小的市場,從基礎住宅到高端住宅,很容易相互影響,從而產生價格聯動。
為此,新加坡政府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9月已經兩度出台樓市降溫政策。眼看樓市熱度不減,在今年4月27日,新加坡政府再出狠招,將外國人購房須支付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從30%拉高至60%,這是全球外國買家購房稅率的最高水平。
在新加坡購買房產所需要繳納的稅費被統稱為印花稅金,並具體分為兩種,分別為買家印花稅金和額外買方印花稅金。買家印花稅金為購買房產時均需要繳納的,而額外買方印花稅金視購買者身份和持有的房產數量而定。
據全球房產科技集團居外IQI(Juwai IQI)的最新報告顯示,根據該平台的買家諮詢量,新加坡在今年上半年中國買家海外置業的目的地列表中排名第10。
放眼未來
雖然如今房地產價格已經企穩,在運用價格槓桿調控的同時,還對房地產的法律法規進行了修訂。新加坡律政部和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在7月19日晚上宣布,從20日起,外國人購買目前被規劃為「商業及住宅」用途的地段,必須獲得政府的批准。
新加坡政府表示,這是在住宅房地產法修訂之後實施的措施,目的是為保護新加坡人的住宅用地,對於目前持有此類房產的海外業主不會影響,但如果他們打算重新開發地產時,就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在7月表示,有跡象表明新加坡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趨向穩定,金融管理局將決心確保樓價與經濟基本面保持一致,而不是受到投機及熱錢流入所推動。
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在2021年12月在接受第一財經等中國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我們不希望新加坡和外部的投資者大舉投資房地產,導致房價脫離經濟基本面。這樣一來,很多新加坡人可能會覺得房子沒辦法負擔得起」。
分析人士表示,新加坡房地產市場此前瘋狂的表現,一方面增加了新加坡本地人的生活壓力,而另一方面高房價導致生活成本上升造成外商的投資意願下降,優秀人才流失,進而使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下降。
來源: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