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景觀設計的小學徒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座花園城市,更重要的是這座國家城市的美麗與穩定,以其健全的制度來保障的。
在新加坡,80%的居民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而這些組屋都是沒有圍牆的,這基本意味著在新加坡絕大部分的住宅是沒有圍牆的。

/作者簡介/
王春能,新加坡知名事務所景觀設計師、項目負責人,著有《沒有圍牆的住宅小區——新加坡案例分析》等書。
| 組屋——「無圍牆「之外的幸福 |
根據新加坡2013年的調查統計數據,91.6%的居民對其住房整體表示滿意,96.1%表示對組屋的配套設施表示滿意(包括景觀、體育、教育、商業、醫療等設施)。

那麼大家普遍滿意的沒有圍牆的住宅區是什麼樣子的呢,本文以新加坡的一個新的市鎮榜鵝(Punggol) 為例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榜鵝鎮總體規劃圖
為了讓大家能對討論的整體背景有一個概念,先介紹一下榜鵝鎮一些有關的數據。榜鵝鎮從1990年後開始大規模開發建設,在新加坡所有的新鎮中被視為年輕的新鎮(youngtown)。
根據2013年針對組屋居民的統計數字,在人口構成方面,87.2%的人口為55歲以下,戶均人口為3.5人;有車的家庭比例為51.8%(全國為32.8%)。該地區住宅的平均容積率大約為3-3.4。
1/以住宅組團(Precincts)為單位的綠化建設
新加坡的組屋以precincts為綠化建設的單位,precincts是指幾棟樓圍合的範圍,類似我們所說的組團。一個組團一般有10棟左右的樓圍合而成,幾個組團組成鄰里社區(如下圖)。組團的規劃設計形式是從1990後開始推行的,目前也在逐漸對舊的住宅區進行相應的改造。

如圖中的組團,沒有圍牆的住宅區並不是如大家想像的嘈雜混亂,也是人車分流,有公共活動空間和大面積綠地的。通常也設有主入口設計,增加組團的識別性和歸屬感,車輛直接進入多層停車樓。
(1)停車場被圍合在樓間,停車場屋頂為花園


(2)地下停車場,多結合地形高差為半地下停車場,屋頂為花園


(3)單獨一側的停車樓,樓頂為屋頂花園

停車樓採用自然採光,地下停車場多通過側方的採光天井進行採光,如下圖。

2/組團案例
下面我們在榜鵝地區任選的一個組團為例,來看一下其景觀效果。該組團住宅為17層樓高,停車方式為地下和單側停車樓結合的方式。

人行入口

車行入口

地庫入口

組團內公共綠地綠化鳥瞰
組團內公共綠地不受車行干擾,由風雨連廊連接各樓、連接輕軌站、超市和公共汽車站。主要的設施包括社區舞台、兒童活動場、羽毛球場、休息區和散步道。

與組團外車站、過街天橋的連接。
插一段,看下圖社區,想想在國內什麼樣的樓盤能做到這樣?



對了,就是房價甩周邊幾條街的、業界很多人欣賞的國際豪宅——仁恆河濱花園,在沒有門衛圍牆的情況下,風雨廊的作用是相同的,一查果然是新加坡設計的。
回到組屋。

休息區

草坪步道

羽毛球場

兒童活動場和足底按摩步道社區舞台
所有組屋的一層架空,架空層大部分作為公共活動空間,有休息區、學習角等,也有改為室內作為幼兒園和社區的輔導中心等使用。但大部分也主要作為遮風擋雨的通道聯繫彼此。


學習角,有社區圖書館的借書點、牆面可以做居民的藝術展示,是社區藝廊。

自行車停車場

居民休息娛樂區
3/組團外的社區配套
綠化配套
除了組團內的景觀設施,在該組團盡頭幾個組團間空地,另有較大型的公共活動場地。提供包括兒童活動場、健身場、老年健身區、跑步道、活動草坪、小型足球場和羽毛球場供幾個組團居民公用。另外也有社區的小菜園供老人種菜消閒等。

小型足球場

社區小菜園

健身場

休息區

老年人健身區

兒童活動場

跑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