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組屋:「無圍牆「之外的幸福

2019年04月06日   •   3萬次閱讀

羽毛球場

商業配套

與很多城市不同,新加坡住宅下並不設底商,而是採用了分級配置的配套設施。在幾個組團間,提供迷你商業中心,設置迷你超市、食閣、診所、ATM機、學生補習中心、麵包房等,這類小商業一般在步行5分鐘內。

另外在新鎮還會有稍大型的社區商業中心,一般服務半徑約為1公里,內設銀行、超市、診所、餐館、藥店等居民常用小型店鋪。在新鎮的地鐵站設有大型商業中心,包括電影院、小型百貨商店等。

迷你商業中心

社區商業中心

榜鵝大型購物中心

教育及體育

在每個新鎮設有配套綜合社區活動中心,提供體育設施並為老少婦孺提供各種培訓課程,像廚藝、瑜伽、書法繪畫等。

另外教育方面採用多學區的方式,一個組團面對多所小學,前面案例的組團1公里內有四所小學,1公里內可以優先報名。

交通配套

在榜鵝鎮由地鐵連接市區,並採用LRT(輕軌)作為社區與地鐵間的接駁工具,輕軌環繞主要的居民區,大部分居民可以步行2-3分鐘到達輕軌站,輕軌目前是一節車廂,站台預留兩節的設計,隨著人口增多可以增加車廂。

4/社區管理

所有組屋由市鎮理事會進行管理(Town Councils),負責維護組屋公共區域,包括公共綠地、樓廊、電梯等的衛生和維護,同時負責周期性的對牆體粉刷,對舊的電梯進行翻新,在老組屋區進行無障礙改造等。

在組屋樓下設有公告欄,張貼走廊清刷時間表,同時公布清潔工照片等,使居民知情。組屋居民需要按月繳納雜費,用於清潔等的服務費用。同時還有居民委員會(Residents』 committee)來負責鄰里和諧,負責組織社區活動。

如果你覺得以上只是人性化了不夠高大上,那麼下面的案例估計會改變你的看法。

新加坡摩天組屋:達士嶺

「ThePinnacle@Duxton摩天組屋」從2004年開始向公眾預售,儘管其地點優越、設計精巧,但政府為其定價仍與一般組屋售價相近。有意購買該組屋項目的新加坡公民,需要提前遞交申請,最終購買者由建屋發展局通過抽籤產生。經過多次發售,到2009年最後一批組屋發售時,其價格已經比最初發售時提高了50%,為每套45萬至65萬元新幣,但這一價格仍在多數家庭的承受範圍之內,並且只有周邊私人住宅的三成左右。2009年12月13日,第一批居民領到了鑰匙。

七個塔樓的1848個公寓單位,50層摩天組屋一、二層為停車場。七座樓的停車場連為一體。三層是幼兒園、活動室、音美陶藝舞蹈室、會議室等。

ThePinnacle@Duxton是新加坡政府所推出的第一批50層樓高的公共國宅社區(也就是組屋),頂樓有兩座天橋連接7棟高樓也是世界第一,頂樓有兩層的空中花員,除了當地居民,觀光客只要花5塊新幣,一樣可以享受登高望遠的快感,遠眺新加坡碼頭,欣賞美麗的夜景。

以下是內部情況。

每層樓左右各三戶,共六戶,有三個電梯、兩個逃生樓梯,一個垃圾箱。

高層組屋內電梯,為了節省管理費和能源,一般只會在部分樓層停,比如1、5、10……層,住戶可以在鄰近的樓層停,然後步行一到兩層回家。

外出穿的鞋不進屋,均放在門口,不會有人拿走,看來安全係數比較高。門口有儲藏室。

各家的門都是防火的,很重。高層最大的問題是火災和逃生,新加坡考慮的周到。有了防火門,即使有人家著火,也不會影響其他人家,再說還有逃生樓梯、滅火器。當然何時都安全第一。

洗衣晾衣間,外加放空調外機的非裸露空間。

在社區室內活動的老年人(這裡叫民眾俱樂部)。得知每周五上午10點跳一小時交誼舞,每人需象徵性交1元新幣。

在室外晨練的老年人,除了華人,還有馬來人、印度人,確切地說他們都是新加坡公民。

是不是有點太高大上了,那時光倒流一下,看看40年前建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舊組屋,基本屬於組屋第一代。

新加坡第一代租屋

新加坡的新舊組屋區別如何?一般來說新組屋設計得更合理、更漂亮。但即使舊組屋,也建得非常有章法,住宅區里功能同樣完善,以人為本體現在實處。組屋群之間有迴廊連接,下雨淋不著、颳風吹不著。

上下圖:一縱排紅色的很像陽台的地方是晾衣專設區,40多年前就考慮到了美觀實用。上海八九十年代的居民樓橫七豎八的晾衣杆幾乎成了滬上一景,要多扎眼有多扎眼。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