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场
商业配套
与很多城市不同,新加坡住宅下并不设底商,而是采用了分级配置的配套设施。在几个组团间,提供迷你商业中心,设置迷你超市、食阁、诊所、ATM机、学生补习中心、面包房等,这类小商业一般在步行5分钟内。
另外在新镇还会有稍大型的社区商业中心,一般服务半径约为1公里,内设银行、超市、诊所、餐馆、药店等居民常用小型店铺。在新镇的地铁站设有大型商业中心,包括电影院、小型百货商店等。

迷你商业中心

社区商业中心

榜鹅大型购物中心
教育及体育
在每个新镇设有配套综合社区活动中心,提供体育设施并为老少妇孺提供各种培训课程,像厨艺、瑜伽、书法绘画等。
另外教育方面采用多学区的方式,一个组团面对多所小学,前面案例的组团1公里内有四所小学,1公里内可以优先报名。
交通配套
在榜鹅镇由地铁连接市区,并采用LRT(轻轨)作为社区与地铁间的接驳工具,轻轨环绕主要的居民区,大部分居民可以步行2-3分钟到达轻轨站,轻轨目前是一节车厢,站台预留两节的设计,随着人口增多可以增加车厢。

4/社区管理
所有组屋由市镇理事会进行管理(Town Councils),负责维护组屋公共区域,包括公共绿地、楼廊、电梯等的卫生和维护,同时负责周期性的对墙体粉刷,对旧的电梯进行翻新,在老组屋区进行无障碍改造等。


在组屋楼下设有公告栏,张贴走廊清刷时间表,同时公布清洁工照片等,使居民知情。组屋居民需要按月缴纳杂费,用于清洁等的服务费用。同时还有居民委员会(Residents’ committee)来负责邻里和谐,负责组织社区活动。
如果你觉得以上只是人性化了不够高大上,那么下面的案例估计会改变你的看法。
新加坡摩天组屋:达士岭
“ThePinnacle@Duxton摩天组屋”从2004年开始向公众预售,尽管其地点优越、设计精巧,但政府为其定价仍与一般组屋售价相近。有意购买该组屋项目的新加坡公民,需要提前递交申请,最终购买者由建屋发展局通过抽签产生。经过多次发售,到2009年最后一批组屋发售时,其价格已经比最初发售时提高了50%,为每套45万至65万元新币,但这一价格仍在多数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并且只有周边私人住宅的三成左右。2009年12月13日,第一批居民领到了钥匙。

七个塔楼的1848个公寓单位,50层摩天组屋一、二层为停车场。七座楼的停车场连为一体。三层是幼儿园、活动室、音美陶艺舞蹈室、会议室等。



ThePinnacle@Duxton是新加坡政府所推出的第一批50层楼高的公共国宅社区(也就是组屋),顶楼有两座天桥连接7栋高楼也是世界第一,顶楼有两层的空中花员,除了当地居民,观光客只要花5块新币,一样可以享受登高望远的快感,远眺新加坡码头,欣赏美丽的夜景。













以下是内部情况。

每层楼左右各三户,共六户,有三个电梯、两个逃生楼梯,一个垃圾箱。
高层组屋内电梯,为了节省管理费和能源,一般只会在部分楼层停,比如1、5、10……层,住户可以在邻近的楼层停,然后步行一到两层回家。

外出穿的鞋不进屋,均放在门口,不会有人拿走,看来安全系数比较高。门口有储藏室。

各家的门都是防火的,很重。高层最大的问题是火灾和逃生,新加坡考虑的周到。有了防火门,即使有人家着火,也不会影响其他人家,再说还有逃生楼梯、灭火器。当然何时都安全第一。

洗衣晾衣间,外加放空调外机的非裸露空间。

在社区室内活动的老年人(这里叫民众俱乐部)。得知每周五上午10点跳一小时交谊舞,每人需象征性交1元新币。

在室外晨练的老年人,除了华人,还有马来人、印度人,确切地说他们都是新加坡公民。
是不是有点太高大上了,那时光倒流一下,看看40年前建造至今仍在使用的旧组屋,基本属于组屋第一代。
新加坡第一代租屋

新加坡的新旧组屋区别如何?一般来说新组屋设计得更合理、更漂亮。但即使旧组屋,也建得非常有章法,住宅区里功能同样完善,以人为本体现在实处。组屋群之间有回廊连接,下雨淋不着、刮风吹不着。
上下图:一纵排红色的很像阳台的地方是晾衣专设区,40多年前就考虑到了美观实用。上海八九十年代的居民楼横七竖八的晾衣杆几乎成了沪上一景,要多扎眼有多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