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豪華住宅市場出現了大量高價交易,蘇富比國際地產(List Sotheby’s International Realty) 的研究部總監Han Huan Mei將這種現象歸因於「超高凈值投資人士(UHNW)對大房子的渴望」。

今年早些時候,位於古魯尼路 ( Cluny Road )的優質洋房(Good Class Bungalow,簡稱GCB)以$4,100萬(每平方英尺$2,715)的價格成交。
頂層公寓、豪華公寓以及優質洋房的交易證明了這一點(見圖表)。


大型頂層公寓的銷售是由沒有資格購買有地房產的外國買家推動的,尤其是GCB,它是新加坡洋房中最令人垂涎的。「對他們來說,第二好的選擇是購買頂層公寓,在面積上相當于洋房,」Han補充道。
今年,面積3,000平方英尺以上的豪華公寓交易數量有所減少——2019年為127套,上一年為153套。蘇富比國際地產的Han將這一數字的下降歸因於新開發項目中稀缺此類單位,而不是缺乏興趣。

位於丹戎巴葛中心(Tanjong Pagar Centre)頂層的華利世家(Wallich Residence)的第64層的頂層豪宅(Super Penthouse),今年早些時候以$7,380萬的價格售出。(Samuel Isaac Chua/EdgeProp Singapore)
每平方英尺超過$4,000的豪華公寓的交易量正跳躍式地增長
另一方面,在2019年,每平方英尺價格超過$4,000的豪華公寓交易從去年的8套躍升至20套。與此同時,蘇富比國際地產的研究顯示,價值$2,000萬以上的豪華公寓交易從去年的5宗增加了兩倍,達到今年的15宗。
「這些購買主要是由外國人完成的。」PropNex的奢侈品團隊主管Dominic Lee指出, 「與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即使考慮到額外的買家印花稅(ABSD),新加坡被認為相對能負擔得起。」
Lee表示,外國投資者的購買興趣主要是由於新加坡良好的治理和穩定的貨幣。「購買房地產是他們保護資本的一種方式,」他補充道。
在GCB領域,今年在交易價格方面表現突出的交易是7月份那森路(Nassim Road)的交易,成交價為$2.3億(每平方英尺$2,720)。這筆GCB的交易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GCB交易。買家據信是億萬富翁、Facebook前聯合創始人Eduardo Saverin,他現在是新加坡公民。這套房產是由一家信託公司購買的。

那森路上的優質洋房以$2.3億成交,是迄今為止單筆洋房成交最高的一筆交易(圖片:Samuel Eyo)
與此同時,英國頂級富豪James Dyson在新加坡設立了家族理財室,並在今年以創紀錄的價格購買了兩套豪宅。Dyson因發明無袋、無線吸塵器、無葉和凈化器風扇而聞名。第一家是新加坡最大的頂層公寓,位於丹戎巴葛中心的華利世家第64層的三層頂層公寓,面積為21,108平方英尺。據報道,購買價格為$7,380萬(每平方英尺$3,496)。隨後,他在7月份以$4,100萬(每平方英尺$2,715)的價格收購了古魯尼路 上新建成的GCB。
「令人瞠目的交易」
「今年最令人瞠目的交易無疑是那森路的GCB和華利世家的頂層豪宅。」SRI的執行合伙人Bruce Lye表示,「過去,這樣的交易在新加坡聞所未聞;過去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紐約、倫敦或香港等城市,」他補充道。
除了在那森路和古魯尼路的GCB項目外,今年最引人注目的一筆交易是小米公司前董事、順為資本(Shunwei Capital)聯合創始人Koh Tuck Lye收購位於東陵山(Tanglin Hill)的GCB。順為資本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的科技基金,規模為$30億美元($41億)。去年10月,他以$3,150萬(每平方英尺$1,915)的價格收購了GCB。RealStar Premier Group的總經理William Wong表示,這宗以每平方英尺為價格的交易突出之處在於:舊的GCB將被重新開發。

位於東陵山的優質洋房以$3,150萬售出(圖片: Samuel Isaac Chua/EdgeProp Singapore)
今年另一筆意義重大的交易是一筆抵押逼售的交易。貝蒙路(Belmont Road)上的GCB在過去兩年中多次被拍賣,最終以$1,860萬(每平方英尺$1,139)的價格售出。據報道,買家是永泰控股(Wing Tai Holdings)董事長Cheng Wai Keung的女兒Carol Cheng。
據RealStar的Wong估計,「非常高檔」的GCB和洋房的價格今年已經上漲了約5%至7%。另一方面,那些「非優質」房產的全年房價可能會下跌7%到10%。「與一年前相比,2019年洋房的總體平均價格下降了約5%,」他說。Wong預計明年房價將企穩並略有上漲。
截至2019年12月20日,今年共售出約37套GCB,預計明年的銷量將與今年大致相當,最多可達40套。「我們預計,擁有大片土地和獨特的、建造良好的洋房的房產將繼續受到追捧。」蘇富比國際地產的Han表示,「再加上令人垂涎的靠近烏節路和CBD的地理位置,其中一些GCB可能會以創紀錄的價格出售。」

Boulevard 88,四套頂層公寓中有三套賣給了外國人(圖片:CDL)
據2019年前11個月基於備案的數據顯示,中部地區(CCR)——CBD、濱海灣、升濤灣(Sentosa Cove)和傳統的烏節路的黃金地段第9、10和11區 – 有383筆購買交易由新加坡永久居民和442筆購買交易由外國人(非永久居民) 完成。蘇富比國際地產的研究顯示,這分別占CCR交易的15%和18%(見下圖)。

資料來源: 市建局,蘇富比國際地產
2019年,以永久居民計算的購房人數超過了外國人。這並不奇怪,因為永久居民需要支付的ABSD——第一次購買時為5%——遠低於外國人需要支付的20%,Han說。
根據兩國各自的自由貿易協定,來自冰島、列支敦斯登、挪威、瑞士和美國的永久居民購買住宅物業,將獲得與新加坡公民相同的印花稅待遇。因此,Han指出,根據所提呈的備案,美國人——包括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成為CCR中第四大購房群體。

位於Boulevard Vue的頂層豪宅以$5,200萬 (每平方英尺$4,686)的價格賣給了一位中國買家。[圖片: Samuel Isaac Chua/EdgeProp Singapore]
CCR中的一些交易是在信託條件下為永久居民或新加坡公民的孩子們進行的。Han解釋說:「由於ABSD的金額取決於受益人,如果他們的孩子是新加坡永久居民或公民,這些非永久居民的購房者將能夠避免支付此類的金額。」
截至2019年11月的前11個月里,價值$500萬及以上的豪華公寓售出了340套,低於去年的371套。Han表示,「鑒於深陷地緣政治和保護主義問題的全球經濟前景」,明年的數字預計會「略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