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2019年03月02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的人口密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摩納哥。與此同時,新加坡雄心勃勃,有志於到 2030 年成為全球綠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由於土地面積有限,這裡的植被只好沿著樓房向高處攀爬,同時也把人與其根源重新聯繫在了一起。

皮克林賓樂雅酒店(Parkroyal on Pickering)由 WOHA 建築事務所設計,外牆上的植被呈梯田狀分布,為新加坡所倡導的建築物綠化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

新加坡僅有 600 萬人口,樹木卻多達 300 萬株。1971 年以來,每年的植樹節,都會有數千人種下新一批樹苗。如今,這裡的生物多樣性已遠遠高於 20 年前,一些瀕危物種甚至失而復得,比如海獺。現在,這座城市共有 18 個自然保護區,其中之一是新加坡植物園(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占地 82 公頃,1859 年建成,2015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新加坡,每個居民與附近綠地的平均距離只有 400 米。這些綠地大部分都通過「公園連接道系統」而連在一起。公園連接道是一種人行道,最有名的當數亨德森連接道(Henderson PC),其中一段名叫亨德森波浪人行橋,是南部山脊(Southern Ridges)的組成部分,也是新加坡地理位置最高的人行橋。中央集水區連接道(Central Catchment PC)橫跨中央集水區,其中一段是樹梢吊橋(TreeTop Walk),景色非常優美。

亨德森波浪人行橋(Henderson Waves)是公園連接道之一。新加坡共有 200 公里的公園連接道,把市內各個綠地連接在一起。

公園連接道系統由新加坡國家公園局負責運營維護,到 2020 年,總長度預計將從目前的 200 公里增至 360 公里。此外,修建一條長達 150 公里的環島自行車道也被提上了日程。政府還計劃對新加坡至馬來西亞的一條廢棄鐵路沿線進行綠化——這條鐵路於2010 年拆除,政府原計劃是在沿線實施一個大型房地產項目,但新加坡人的綠化意識不容小覷,人們群起抗議,要求把鐵路沿線變成一條「綠色長廊」。

新加坡居民住宅區與周邊綠地的平均距離為 400 米。這些綠地有的是人行道,比如濱海灣公園(Gardens By The Bay)的雲霧林(Cloud Forest)。

毋庸置疑的是,新加坡最美麗的一扇綠色櫥窗當數濱海灣公園。公園占地超過 100 公頃,由 Grant Associates 和 Atelier Ten 等園林建築公司設計。園內有兩個植物冷室,種著不下 25 萬株各類珍稀植物。一個植物冷室叫「花穹」(Flower Dome), 種著地中海植物;另一個是「雲霧林」,裡頭有一個熱帶山地雨林。

濱海灣公園占地超過 100 公頃,是新加坡的一扇綠色櫥窗。園內建有「花穹」,裡頭種著地中海花木。

公園裡的植物垃圾被用於供應園內一家生物質能源發電廠,發電廠的熱量和能源則被用於上述兩個植物冷室。濕熱的空氣被引導到園內 18 棵「擎天樹」上,養活了覆蓋在「擎天樹」上的 15 萬株植物,同時生產出能源,用於夜間驅動「擎天樹」的燈光和音響系統。公園裡設置了一個雨水收集系統,主要用於灌溉園內植物,多餘的則被存入水庫。園內的建築物採用現場挖掘出來的天然石材建造,屋頂經過了綠化處理,能夠調節室內溫度。這一整套綠化措施是李光耀(1959 至 1990 年任新加坡總理)提出的,如今已碩果纍纍,為新加坡贏得「花園城市」的美譽。

在濱海灣公園裡,「花穹」和「雲霧林」旁邊豎立著 18 棵「擎天樹」,上面爬滿了植物。每當夜幕降臨,這些「擎天樹」就成了美輪美奐的燈光音響秀不可或缺的背景。

像梯田一樣

「多一點混凝土,就多一點綠色」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口的劇增,新加坡的土地面積越來越供不應求。2009 年,政府作出決定,要求建築師對他們設計的建築物進行綠化。從那以後,每家地產公司都必須用建築物的綠化面積來彌補所占據的土地面積。如今,新加坡最流行的一句口號是「多一點混凝土,就多一點綠色」。

一些新的倡議和舉措已落地見效,例如,建設局(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BCA)推出的「綠色建築標誌認證」和「城市空間與高層建築園林景觀規劃」使市中心的建築物新增了 130 公頃的綠化面積——其中大部分並不顯眼,比如在大廳里或天台上種一些樹,或是把人行道鋪上草皮。建築師們紛紛發揮聰明才智,千方百計地在大樓內部的公寓和辦公室里創造更多綠色空間,但同時又不削減空間的大小:因綠化而損失的面積,可以通過多建幾層樓來彌補。從此,建築師的想像力有了盡情發揮的舞台。

得益於建設局(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BCA) 推出的「綠色建築標誌認證」,以及「城市空間與高層建築園林景觀規劃」,建築師們紛紛對他們設計的樓房進行綠化,其中的代表作包括市中心綠洲酒店、濱海盛景豪苑,旨在把人與大自然重新聯繫在一起。

CapitaGreen 大廈是新加坡第一座生態化辦公大樓,坐落在商業區的核心地段,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設計。大廈的每一層都種著樹木,天台上還建了一個花園,用於降低樓內溫度。相比之下,WOHA 建築事務所的做法就不一樣了,他們把花園建在了大樓的外牆上,新落成的市中心綠洲酒店(Oasia Hotel Downtown)和皮克林賓樂雅酒店即為一例。

WOHA 建築事務所設計了新加坡最早的兩家綠色酒店,即皮克林賓樂雅酒店和市中心的綠洲酒店。其中皮克林賓樂雅酒店選用的是當地特色植物,不需要太多維護,它們把酒店裡的大量露台裝扮得鬱鬱蔥蔥.

該事務所經理、建築師 Phua Hong Wei 認為,要對一座建築物進行綠化,就要創造出真正的附加值。「為了綠化而綠化是毫無意義的。我們設計的建築必須給住戶和周邊居民貢獻一些別的東西,特別是生活的便利度、舒適性和社交性。」他強調,「這一點很難解釋得清,因為繞不開成本的問題。建一個花園,挺好,但怎麼澆水?誰來維護?這一切,我們都要考慮到,才能使它惠及客戶和居民。

綠洲酒店的外牆被多種攀緣植物覆蓋,其中大部分是不開花的。這些植物種在一個橙紅色的結構上,遠遠看去就像一朵永不凋謝的花。

關於皮克林賓樂雅酒店,我們是從梯田的傳統技藝中得到的啟發……我們還與園藝師和植物學家密切合作,請他們推薦一些適宜種植的植物。最終,這家酒店選用了一些當地植物,不需要太多打理。至於綠洲酒店,我們在外牆上選用了 21種攀緣植物。其中,大部分是不開花的,所以我們想了個辦法,讓它們生長在一個橙紅色的鋁材結構上,遠看就像一朵花,永遠也不會凋謝。」把這些外牆以及第 13、22 和 28 層的綠化露台加在一起,綠洲酒店的綠化面積是建築用地面積的 750%。這是一個新紀錄!

1/2
下一頁

555

新加坡知名網紅93萬新幣的HDB到底長啥樣?
2025年04月28日   •   8萬次閱讀
他在新加坡買房6年損失近180萬新幣!買房需小心這類房產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越住越小了?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1500萬新幣?新加坡這個區的公寓接連賣出天價!憑什麼?
2025年04月29日   •   5643次閱讀
新加坡有錢買landed,卻沒想過「爛裝修」後患無窮!
2025年05月01日   •   5643次閱讀
新加坡的高價轉售組屋都出現在這些區!最新房價形勢一覽
2025年04月30日   •   4617次閱讀
星展預測:新加坡房價或0增長,買家是機會還是陷阱?
2025年04月29日   •   3249次閱讀
最高1603萬新幣!新加坡公寓市場出現重大波動
2025年05月01日   •   3078次閱讀
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房地產對比出爐
2025年04月29日   •   2394次閱讀
W公寓落戶新加坡:把頂配人生安放進每一天
2025年04月28日   •   1710次閱讀
媒體圈住宅地段無法吸引發展商 招標活動截止當局未收到任何競標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The Golden Mile【新加坡市中心的商業投資新寵, 甲級寫字樓和醫療套間已開盤!】
2025年04月28日   •   684次閱讀
本地上月非有地私宅整體轉售價上升0.3%
2025年04月29日   •   684次閱讀
新加坡甲級辦公樓空置飆高!背後藏著什麼信號?
2025年05月03日   •   513次閱讀
新加坡 Aurea 黃金坊歷史遺產與現代建築完美融合 俯瞰濱海灣 地鐵商場公園就在家門口
2025年05月05日   •   513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