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房產幾乎是「全民愛好」,連夜排隊買房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新加坡人平均花費在瀏覽房地產相關信息、購物的時間,是給孩子睡前講故事或與父母交談的時間的三倍!

根據滙豐銀行(HSBC)2019 Beyond the Bricks調查,即使大部分新加坡人並沒有打算在市場上購買新的房產,人們還是會花3.29個小時網絡購物、閱讀房地產雜誌或瀏覽網上房源。
相比之下,他們每周花在給孩子睡前講故事上的時間略多於1小時(1.03小時),而與父母交談的時間就更少啦,不足1小時(0.94小時)!
陪伴家人的時間都房地產信息占據了。

這項調查涵蓋了10個國家和地區的1.1萬多人,其中包括1000名來自新加坡的受訪者。
對於選購房產這件事來說,每個國家的購房者都希望為自己尋找一個完美的房產,超過75%的新加坡購房者會在購置第一套房產前,親自去看五套左右的房產。(額,很多家長給娃選學校的時候,都不會連著去5個小學的開放日吧.....)

新加坡房產知識小科普:
ABSD(Additional Buyer’s Stamp Duty):額外買家印花稅
COV(Cash Over Valuation):現金議價
CT(Certificate of Title):產權屋契
LTV(Loan to Value):房貸與價值比率
OTP(Option to Purchase)選購權書
S&P(Sales & Purchase Agreement)買賣協議
SSD(Standard Stamp Duty)標準印花稅
TDSR(Total Debt Service Ratio)總償債比率
TOP(Temporary Occupation Permit)臨時入伙證
VTO(View To Offer)看屋後出價
嗯,要搞懂這麼多知識,的確要花不少時間啊......一些「極度上癮者」甚至每周會花超過7小時在閱讀和研究房產上。
當然,研究得再透徹,還是抵不過「衝動消費」。超過一半(51%)的人表示,如果是第一眼就看對的房子,就會立即下手,而且他們中的很多人在買房子時沒有任何原則可遵循。
這種衝動下手的情況,導致27%的新加坡人,由於缺乏對自身情況的考量,所購置的房產往往超出本來的預算,或是自己所能承受的範圍。有錢,才是「極度任性」的資本。
另外,新加坡人與馬來西亞人在購置房產時也有一些「怪癖」,對於33%的人而言,「風水」的好壞是買房關鍵因素。16%的人則會因為門牌號或者街道名稱不吉利,而影響他們的房產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