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問,隨著政府出台降溫措施,加上銀行貸款利率不斷上漲,房價今年是不是要跌。
尤其是在四月初URA公布第一季度房產價格指數預估數據之後:

對比2021年第四季度,私宅的價格指數僅微微上漲了0.7%,和第四季度的5%形成了鮮明對比。
其中,非有地住宅的價格指數:
CCR(中央核心區)下跌了0.5% (上一季度上漲了2.7%)
RCR(非核心中央區)下跌了3% (上一季度上漲6.7%)
OCR(非中央區)上漲了1.9% (上一季度上漲了5.7%)
從表面來看,可以說是一個很明顯的房價下跌的信號。
但其實有些具體背景這裡面沒說清楚。
1. 每年的第一季度銷售都比較乏力,主要是因為假期太多,尤其是華人春節。
2. 三個地區裡面RCR是去年上漲最猛的,也是今年第一季度下跌最狠的,主要是因為這一個項目:康寧河灣 Canninghill Piers。這個地點得天獨厚的地標性建築,平均呎價接近3000新幣,比大多數CCR的項目都貴。生生憑一己之力帶動了RCR房地產指數的大幅上漲。
這種上漲只是一次性的,第一季度跌下來非常合理。
3. 第一季度新開盤的項目太少了:
2021年第四季度有Canninghill Piers和The Commodore兩個項目開盤,而2022年第一季度一個都沒有。
對比下數據:
2021年第四季度,新盤成交3159間,平均呎價2167psf;二手市場成交4689間,平均呎價1397psf。
2022年第一季度,新盤成交1847間,平均呎價2079psf;二手市場成交3095間,平均呎價1402psf。
可以看出來,實在是新盤不給力拖累了指數。
4. 二手市場的成交價格是最好的市場晴雨表。以RCR為例,從2021年第二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這四個季度以來的平均成交尺價分別是:1450psf>1491psf>1528psf>1562psf,每個季度都有2%以上的漲幅。
我作為局中人的感受是,現在市場依然火熱,今年的主基調依然是上漲,而且除了大戶型,小戶型單位也開始升溫了。
期待第二季度的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