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非有地私宅租金在過去兩年騰漲後,今年第二季出現放緩跡象。市區重建局全島的租賃指數第二季增幅是2.8%,比起首季的7.2%明顯下降,租金增長開始放慢促使分析師調低對全年租金增幅的預測。

第二季住宅租賃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全球經濟環境具挑戰性疊加租金維持高位,今年第二季私宅租賃交易達1萬9699宗,環比減少1.9%,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幅達6.5%。
截至今年次季,全島非有地私宅的供應環比增加1.1%至近40萬個,整體空置率連續兩個月增加;第二季度的私宅空置率是6.3%,增加了30個基點。
以地區分布來看,其他中央區(RCR)私宅的租賃數量跌得最多,環比減少2.8%至6485宗交易;中央區以外(OCR)的環比跌幅是2.4%,共有6583宗交易。
儘管租賃交易減少,租金仍呈上升趨勢,不過上升速度明顯放緩。
租戶預算減少 私宅供應增加
報告指出,經濟不確定性和高通貨膨脹使租戶預算減少,多數人選擇更可負擔的地點、更小的單位或與人分租。供應增加導致成功出租的時間拉長,屋主無奈被迫接受比預期低的租金。
租金增幅放緩顯示租戶的約束,以及新庫存的穩步完工。即便是有租屋津貼的外國人,也重新探討租賃選擇,因為新加坡的生活費已有顯著上漲。
根據報告,第二季非有地私宅的租金環比增加2.3%,對比第一季6.2%的增幅,上升速度明顯放緩。中央區以外的大眾化私宅租金的增幅最大,環比增長2.9%,高檔(CCR)和中檔(RCR)私宅的租金則增加2.0%。
租金在高位開始趨穩,不過,下半年就要取決於經濟面因素和是否有更多香港人前來定居。
香港或是未來租賃表現決定因素
隨著更多香港人離開當地,一部分會來到我國。即便沒有數據支持,它相信在全球經濟沒有強力復甦的情況下,香港會是未來租賃表現的決定因素。
今年第二季共有4401個私宅單位獲得臨時入伙准證(TOP),當中4297個是非有地私宅,這個數量是疫情以來第二高的完工數量,最高完工量在去年第四季產生。
截至第二季末,全島私宅庫存單位增加1.1%至39萬8289個,整體的空置率連續兩季上升,次季的空置率達6.3%,上升0.3個百分點,主要受非有地私宅空置率上升0.4%影響。
至於對未來租金的預測,全年私宅租金的增幅將介於12%至15%。
雖然去年底預測核心中央區的租金會在今年增長15%,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整體的住房租金將增長5%至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