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家看重分層地契商業項目創收能力

2022年05月24日   •   5472次閱讀

分層地契發展項目的單位由不同業主獨立擁有和管理,這個模式特別受中小企業歡迎,因為它們買下單位後不必承受租金壓力,或是看大業主的臉色。

不過,擁有權分散帶來一些問題,業主各有各的想法,使得管理水平較難一致。

為了維護和提高發展項目的素質,政府從今年3月中旬起,限制中央區黃金地段的商業項目重新發展時分層劃分。

市場對分層地契項目還有需求嗎?

3月中起,本地中央區重要地區的商業發展項目,在重新發展時不再允許分層劃分成個別單位。這意味著受影響地區的商業項目,重新發展後將由單一業主持有,同一個項目的單位不能由不同業主獨立擁有及管理。

分析師不認為新規定會給市場帶來顯著衝擊,發展項目以分層劃分(strata subdivide)在市場上出售,並不一定更能推動買氣,項目本身的創收能力其實更重要。

仲量聯行(JLL)指出,過去10年,在新限制條例生效前,受條例影響地段的集售成交額為260億元。其中,唯有位於萊佛士坊30號的項目屬於分層劃分。這意味著分層劃分與否可能只是其次。

其餘在限制區內成交的項目都沒有在轉售時分層劃分,證明買家更看重資產的創收能力,而不是以分層劃分出售的盈利潛能。

新限制包含混合用途發展項目的商業房地產部分,主要適用於烏節路至東陵路一帶的商場,珊頓道和羅敏申路一帶的辦公樓,以及國會大廈等國家重要地標附近的商業項目。

新限制也適用於中央商業區(CBD)獎勵計劃和策略發展獎勵計劃(SDI)下的重建項目。

據市場人士統計,位於受影響地區的項目至少15個,包括了中央商業區的凱聯大廈(International Plaza)、春葉大廈(Springleaf Tower)、雅吉拱廊(The Arcade),以及烏節路一帶的遠東商業中心(Far East Plaza)、幸運商業中心(Lucky Plaza),以及豪傑大廈(Orchard Towers)。

零售新手要進駐一般商場相當困難,他們因此會轉向分層地契商場。圖為遠東商業中心,這裡吸引不少年輕人入駐創業。分層劃分的新規定不會給市場帶來顯著衝擊,因為近期大部分商業發展項目,都是由採取中長期投資視野的機構投資者買下。這些投資者收購龐大面積地段也讓他們在設計上有更大發揮空間。

擁有權分散影響商場保修 業主之間難達共識

大部分由單一業主擁有的商場一般上較具現代感,反觀分層零售的項目遇到一些挑戰。「分層地契商場在后冠病疫情時代要與時並進不容易,這可能導致更多業主結合起來,務實地考慮脫售選項。擁有權太分散可能影響商場的保修和租戶組合素質,因為業主之間很難就不同事宜達到共識。不過,也一些分層地契商場長期以來吸引到售賣某類產品的店鋪入駐,專攻特定客戶群。例如,想要買音響和電子產品的消費者會前往雅達輝購物中心(The Adelphi)和森林商業中心(Sim Lim Square);想要買運動用品的消費者會前往女皇道購物中心Queensway Shopping Centre。

分層地契商場森林商業中心彙集許多售賣電子產品的業者,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和齊全的選擇。儘管如此,藍振文覺得,每名分層地契業主出租時都會以自我為中心,爭取對自己最好的利益,要打造像女皇道購物中心等類似專攻特定購物群的商場,並不容易。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研究部高級經理黃顯洋整理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有最多分層單位轉手的35個項目中,只有八個位於受新條例影響的地段。他認為,新條例不會對項目的資本價值造成實質衝擊,但可能會縮小潛在買家的圈子。 辦公樓價格合理受中小企業青睞

由於價格上較容易入手,分層地契辦公樓深受中小企業的歡迎,而新條例促使供應變得有限,這類房地產下來預料更加搶手。

過去幾年,有鑒於管理較不妥善,分層劃分商場逐漸失去光芒,趕不上由企業管理的大型商場。但分層地契辦公樓依舊受投資者的歡迎,因為它們的價格門檻較低,並具有升值潛能。對於租戶而言,這些辦公樓的租金肯定比向企業業主租的來得便宜。 這尤其吸引想要在市區租用辦公空間,但又不需要太大空間的小型企業。分層地契辦公空間為它們提供較為合理的選項。

數據顯示,位於市區核心規劃區的分層地契辦公樓尺價,從2020的2200元增加至2267元。

以整體中央區來看,這類房地產的尺價相當平穩,2020年暴發疫情時,尺價只是從2019年的2171元微跌至2112元,之後也維持在這個水平。

買下分層地契辦公單位的另一個好處是不必擔心業主會上調租金。

一些中小企業想要擁有自家單位來設立辦公室,部分原因是為了避開租金起伏不定的風險。

此外,分層地契單位比整棟大樓更容易買下,也引起高凈值人士、家族辦公室和私人財富公司的興趣。

其中,新達城的分層地契辦公樓備受追捧。去年10月,一名本地投資者以3308萬元買下新達第二大廈(Suntec Tower 2)的三個分層地契單位;財富管理公司Brilliant Wealth Investments也在同年6月以3830萬元買下這個項目的幾個單位。

位於中央商業區的三星中心(Samsung Hub)九樓的分層地契辦公空間,去年以5310萬元賣出,尺價為4050元,創下歷來最高記錄。

另一方面,位於烏節和市區核心規劃區的商業分層地契市場正在復甦中。這個領域的總交易額去年達到12億元,比前一年多出50%,交易量也同比增加75%至200個。今年來的交易額為1億元,至今有40多宗交易。

經濟重啟推高分層零售單位價格

一些分層地契商場吸引到售賣某個產品類別的店鋪入駐,專攻特定客戶群。例如,圖中的女皇道購物中心最大賣點就是運動商店匯聚。我國經濟重啟推動位於烏節一帶分層零售單位的價格上揚,這類單位去年的每平方英尺平均價格為6098元,創下過去10年來的最高紀錄。

提供給的數據顯示,位於第九郵區(烏節、經禧和里峇峇利)的分層零售單位尺價,在2014年達到5469元的高峰之後,開始出現下滑趨勢,並在2020年冠病疫情嚴重暴發期間下跌至3789元的低谷。不過,2021年當疫情緩解時,尺價飆升到超過6000元。

以整體中央區來看,分層零售單位的價格回彈幅度較小,它們的尺價在2020年跌至3007元,去年只是上揚至3347元,還沒有恢復到2019年疫情暴發前的水平,即3504元。

過去一年有不少分層地契的商業大樓推出集售,包括了源美大廈(GB Building)、水仙門中心(High Street Centre),以及凱聯大廈。直到這些項目成功出售並進行重新發展,分層地契市場的資本價值預料不會出現太大變動。

另一方面,分層劃分商場是本地起步創業者的搖籃,例如遠東商業中心曾經是年輕人創業的偏好地點。

這些零售新手要進駐一般商場相當困難,因為商場業主一般上選擇擁有良好營運記錄,以及品牌較成熟的租戶,他們因此會轉向分層劃分商場租店。

資料來源《聯合早報》

新加坡知名網紅93萬新幣的HDB到底長啥樣?
2025年04月28日   •   8萬次閱讀
他在新加坡買房6年損失近180萬新幣!買房需小心這類房產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越住越小了?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1500萬新幣?新加坡這個區的公寓接連賣出天價!憑什麼?
2025年04月29日   •   5643次閱讀
新加坡有錢買landed,卻沒想過「爛裝修」後患無窮!
2025年05月01日   •   5643次閱讀
新加坡的高價轉售組屋都出現在這些區!最新房價形勢一覽
2025年04月30日   •   4617次閱讀
星展預測:新加坡房價或0增長,買家是機會還是陷阱?
2025年04月29日   •   3249次閱讀
最高1603萬新幣!新加坡公寓市場出現重大波動
2025年05月01日   •   3249次閱讀
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房地產對比出爐
2025年04月29日   •   2394次閱讀
W公寓落戶新加坡:把頂配人生安放進每一天
2025年04月28日   •   1710次閱讀
媒體圈住宅地段無法吸引發展商 招標活動截止當局未收到任何競標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The Golden Mile【新加坡市中心的商業投資新寵, 甲級寫字樓和醫療套間已開盤!】
2025年04月28日   •   684次閱讀
本地上月非有地私宅整體轉售價上升0.3%
2025年04月29日   •   684次閱讀
新加坡甲級辦公樓空置飆高!背後藏著什麼信號?
2025年05月03日   •   513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