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预警的,4月26日临近深夜的23点50分,新加坡政府再一次宣布调高额外买家印花税(Additional Buyer‘s Stamp Duty,简称ABSD)!


图源:新加坡国家发展部 而且,这项新政将从4月27日0时0分开始实施。也就是说,新加坡政府再一次没给任何人反应时间......
消息一公布,朋友圈又一次就刷屏了,很多人都在感叹,“快准狠”看起来是新加坡政府的常规操作了。
01 外国人买房附加印花税直接加倍
和之前几次大规模房产降温措施一样,这次的降温措施也没有任何预告。
政府当局这次只对ABSD动手,并没有涉及到购房的其他层面,但力度却是空前的。
特别是针对外国购房者,无论他们买的是第几套房子,所缴交的ABSD税,都要从原有的30%直接翻倍到60%!

图源:新加坡国家发展部
新加坡的ABSD是由购买或收购住宅物业(包括住宅用地)的人士支付的额外税,总额以房产的购买价和市场价值两者之间取较高者为准。
很多没有生活在新加坡的人,可能对此没什么概念。但是,以后外国人要想在新加坡买个价值100万新币的单位,就得至少先交60万新币的税!
仔细想想,这么高昂的税率,确实会打消一些外国人购房的念头了。
毕竟要是他们买地段更好的豪宅,要交的ABSD可能就是上千万甚至过亿新币!
再加上所有人都要交的房产税Property Tax,以及买方印花税BSD......外国人现在买房,得先考虑预先购买的前期的税收成本,以及后期持有房产需要的长期费用了。

图源:海峡时报
另外,这次的降温错失也不单单只是针对外国人的。为了打击公民和PR可能存在的炒房行为,政府也出手调高了这些人购买第二套房产以上的ABSD税率。
具体来看,新加坡公民购买第二套住宅,额外买方印花税将从17%上调到20%。
购买第三套及更多住宅的新加坡公民,以及购买第二套住宅的新加坡永久公民,额外买方印花税则会从25%调高到30%。
永久居民购买的第三套住宅和更多住宅物业,额外买方印花税会从30%上调到35%。

图源:CNA
不过,新加坡公民和PR如果是购置第一套房子的话,要交的ABSD则维持不变,分别是0%和5%而已。
总而言之,新加坡政府通过这一次“突然袭击”清晰传达出了一个信号:公民和PR买房自住没问题,要想炒房获利,那就得把部分收益吐出来。

图源:The Edge Singapore
不过,政府表明:那些4月26日前,从卖方手中获得了选购权书(Option To Purchase,简称OTP)的潜在购房者,要是OTP在4月27日后没有修改,最终也在5月17日前或OTP有效期内完成交易,那他们依旧能够享受原有的ABSD税率。
而且,调高ABSD目前不影响那些已经从房屋开发商那里购买了组屋或执行共管公寓EC的人,前提是,联名购房者/购房者中有任何一位是新加坡公民。
换言之,在新加坡生活的外国人,要是没有拿到PR身份,今后想要在新加坡购房,可能是更加艰难了......

02 新加坡政府总在深夜官宣降温措施
在新加坡政府昨晚宣布新政后,很多人深夜发文感叹,新加坡终于要在“全球最贵”上一去不复返了(去年新加坡生活成本和纽约并列第一)。
在新政公布后,新加坡的房屋交易市场或许会迎来一次“冰期”。
实际上,新加坡政府确实特别喜欢在国家大事上搞突然袭击。比如2021年12月的那次房屋降温措施,也是在晚上11点45分发布,第二天凌晨0时实施的。
去年9月,又一轮降温新政发布,同样也是在深夜,同样也是没有给市场反应时间第二天立即执行。

来源:早报
ABSD作为政府相当迟才推出的房价调控政策,在2018年曾被不少人利用而让效果打了折扣。
当时,为了调控政府决定提高额外买家印花税,宣布时间是2018年7月5日傍晚,而生效日期为第二天的7月6日。
这时候,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些正在叫卖的楼盘前,购房者们蜂拥而来,抢在调控正式施行前的短短几个小时里,买走了超过1000套私宅!

新加坡媒体记录下了当年的盛况,图源:早报
当然,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发布的一些信息关系到重大民生问题涉及面广,发布者担心引起不良反应,因此选在深夜公布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晚上出台调控新政,也足见新加坡相关部门对楼市快速上涨的担忧。
要知道,楼市“稳定和可持续”一直是新加坡政府的目标和追求。如果不是这样,或许也无法让绝大多数新加坡人“居者有其屋”。
03 坚定的推行“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政府这么“果断”,不惜把外国人的房产税加到60%,这必然会影响部分海外投资。
可能投资者会嫌弃新加坡房价“涨得慢”,但也恰恰说明新加坡楼市在一次一次降温措施挤压下,完全没有泡沫。
适时降温长远来说,也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
新加坡政府始终秉承著初心不变,"居者有其屋"是新加坡的国策之一,在这个原则下,新加坡政府一直都在密切关注楼市。

当年李光耀是这样描述大规模建组屋的想法:
在50年代的新加坡,如果发生了暴乱年轻人会把汽车掀翻、烧了。
而60年代中,这些人有了住房和其他资产,发生暴乱时他们会赶紧把摩托车抬回家里。
李光耀意识到了这个道理有恒产者有恒心,于是致函建屋局:“要让新加坡每个家庭都有真正的资产让他们去保护,尤其是住房。”
当时的局长刘太格,立马率领建屋局甩开膀子盖房子。一年间创下了房屋竣工数的巅峰:6万5千套。

▲ 新加坡城市规划之父:刘太格
新加坡几十年的繁荣,和公共住房组屋政策分不开。
建屋局根据每个时代、每一代人不同的需求,不断创新,以满足和适应这些新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imtimothyloke)

如今新加坡80%的人口住在各式各样的组屋里, 当楼市过热,导致组屋开始大规模涨价的时候,影响到很多人的生活。
新加坡政府出手降温,继续实现居者有其屋,让住户们幸福无界,实在是用心良苦了~
一位在本地从业多年的房屋中介表示,新加坡政府多次在强调一件事情,新加坡房市会随着新加坡的经济基本面的范围内波动。如果长期看好新加坡经济,那么家庭长期持有1-2套住宅房产依然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最好投资,甚至没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