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多代同堂優先計劃」將優先把組屋分配給一同申請預購組屋項目的父母與子女。這些項目將二房式、三房式和三代同堂組屋建設在同一棟樓里,以幫助已婚子女與他們的父母住在同一屋檐下。
建屋局在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同時扮演了社會角色,其相關虧損由政府補貼。另外,建屋局通過不斷地創新和有效地控制開發成本以及公積金計劃和謹慎的財務管理,確保組屋住房體系的財務可持續性。
五、從租賃組屋到執行共管公寓:滿足多樣化的住房需求
除了努力幫助新加坡人擁有自己的房子外,建屋局提供住房的另一大特點是,還能提供多種住房類型,以適應不同的居民類型(從單身到多代家庭)的預算和期望。第一代的政府組屋簡單實用,只有一房到三房幾種戶型。但今天的組屋卻有了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和三代同堂等多種房型。這些房型會以混合的方式建造,同一個鄰里,甚至同一棟組屋裡會混建不同的房型,以鼓勵不同經濟階層的居民相互交流。「執行共管公寓」是由中標土地的私人開發商設計和建造的。這項計劃讓新加坡人用較低的價格購買到由私企開發、質量更高的住房,並且有很高的購買率。

建屋局現有房型及其主要服務居民對象(原書配圖)
「執行共管公寓」具有雙重目的。它在為有一定收入的群體提供足以與私人公寓媲美的保障性住房的同時,還能夠滿足他們擁有私人住房的期望。在向私人開發商購買的五年內,屋主不得將執行共管公寓出售或出租。五年後則能將房子賣給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再過五年,執行共管公寓將完全私有化,可以出售給外國買家。
執行共管公寓的一個最近的例子便是位於榜鵝的The Terrace,其擁有99年地契。該公寓一共有12棟樓,747個不同房型的居住單位,由慶隆集團開發。其梯田式的外觀設計為居民提供了各種不同的生活設施。該開發項目還可以直接進入相鄰的4.2公里長的榜鵝水道。這是建屋局和國家公園局的合作項目。該水道在為住宅區的周圍增添了公園和水景的同時,也為居民提供了休閒綠地。

榜鵝執行公寓The Terrace(圖片源自網絡)
六、為老年人釋放祖屋的價值
預計到2030年,每四個新加坡人就有一位65歲以上的老人。因此,建屋局已推出幫助退休的國民將組屋的價值釋放並貨幣化的措施,以補貼他們退休後的收入。這些措施包括了「樂齡安居花紅」,即讓老年人選擇大屋換小屋,並通過「終身入息計劃」每月領取收入,如果在填補公積金退休帳戶後還有餘額則可以直接轉化為現金。國民也可以選擇將他們的房子整套出租,或者是只出租一個房間,這樣國民就能在收取租金的同時居家養老。
1998年,建屋局推出了小型公寓計劃,為年過55歲的年長擁屋者提供額外選項。這些小型公寓設有老年人設施,並建設在社區空間和設施附近。讓老年人在通過大屋換小屋套現的同時,享受到為老年人設計的服務和設施,並能夠繼續居住在熟悉的環境中,與子女和朋友毗鄰。小型公寓一般面積為35-45平方米,是為單身老年人或老年夫婦而設計的。房子按30年房契出售,可續十年。小型公益不得在公開市場轉租或轉售。老年屋主若是在30年房契結束前離世或是遷居,可將房屋退還給建屋局並獲得相應的退款。
自2015年以來,小型公寓計劃被二房式靈活組屋無計劃替代,後者為年齡滿55歲以上的人士在原來99年房契的基礎上再額外提供15-45年等屋房契較短的組屋。若選擇組屋位於現有房子或者是已婚子女房子的附近,申請者還可以在「年長者優先計劃」下享受額外優先權。此外,還有一項回購計劃,能夠讓老年人是把房子剩餘的屋契的一部分賣給建屋局,在換取終身收入的同時再換取一筆現金花紅。
(本文摘於《住有所居:上海和新加坡的實踐與探索》一書,2020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