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建國前期,大多數人只能居住在非常簡易的房子裡面,這種房子多數是鐵皮房,所謂「房」其實就是棚屋,當時只有不到10%的人可以居住在像樣的房屋內。這些惡劣的住房問題導致了社會的不穩定性。在新加坡建國之後,國家將「解決住房問題」放到最首要的基本國策中,並提出居者有其屋的口號,政府成立建屋發展局,並免費提供土地興建政府組屋。
新加坡是住房擁有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那它究竟是不是房價最高的國家之一呢?
各個國家的房價其實真的很難對比,不像是比較一盒牛奶或者一加侖汽油。每個國家的城市不同,房價也是不同的。由於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性,世界各國政府都以多種方式干預市場。政府可以控制住房的使用,限制其所有全(地契),徵收多少稅,提供多少補助,或只是建造住房。大多數的國家都有某種形式的公共住房,新加坡也 不例外。

在新加坡,大概有75%的住房為稱為「公共住房」。其經費是有政府建屋發展局管理。新加坡人有權購買,首次購買公共住房的新加坡人可以按比例獲得政府補助(最高家庭年收入為14.4萬新元);剩下的25%左右的住房被稱為「私人住房」,任何人都可以購買(除一部分擁有地住宅外)。

很多國家住房成本比較並不包括「公共住房」。如果僅用私人住宅的中間值來評估新加坡的房價,或許有一點不公平。如果把新加坡的政府組屋納入衡量標準時,情況就不一樣了。
2018年,新加坡二手房價格中位數值:
房屋類型成交中位數成交量
中位數尺
價(sqf)
轉售組屋S$408,00021,5681,044轉售執行共管公寓S$925,0006561249轉售非擁有地私宅S$1,300,0010,9541,163轉售擁有地私宅S$2,950,0002,082NA總數S$563,00035,260NA
在這個表格中可以看得出,新加坡所有類型的房地產轉售價格的中位數值為56.3萬新元,其中組屋與執行共管公寓銷量占所有轉售交易的63%。
同時,非擁有地私宅的轉售中位數值為130萬新元,是整體轉售中位數值的2倍之多。因此,可以看得出如果不包括「公共住房」,新加坡確實是擁有世界上最昂貴的住房城市之一。

著名房地產顧問公司世邦魏理仕也公布了2019年全球生活報告,新加坡的房價排名世界第二,香港位居第一,上海排名第三。雖然結果如此,但是新加坡的房價相對可以負擔的起,按平均尺價來說,成本只是香港的一半,而新加坡的房價漲幅也只有1.1%,而香港跟上海分別為5.5%和11.2%。

鑒於新加坡房產市場的增值空間和穩定發展,和新幣的價值,新加坡的房地產十分吸引外國人。另外一項就是新加坡的租金回報率是非常可觀的,在這個包容性極強的國家,吸引了很多外國工作人士。他們對租房的需求也是越來越高,所以如果能投資一套私人住宅,相對的壓力也不算很大。雖然說新加坡房價高,但是對於買房來說,還是相對容易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