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社會結構不斷改變,民眾在人生不同階段對住房的需求也在變化。政府在長期規劃檢討中已經接觸超過1萬5000名不同背景的國人,了解他們對住房的看法,以融入住房長期規劃中。
新加坡有計劃增加組屋供應以滿足國人的需求,同時把單身人士申請預購組屋的門檻,從現有的35歲降低到28歲,這個年齡的國人一般已踏入社會,也想有機會獨立生活。

而且本地預購組屋等候時間可能長達5.7年,如果民眾28歲時首次申購就成功,那房子可以入住時也差不多將近35歲了,幾乎同從公開市場購買轉售組屋一樣。
如果可以的話,新加坡政府也想滿足所有國人的願望和需求,但土地和資源有限,需要優先提供公住房給有更迫切需要的國人,包括採取收入資格標準,不論他們是結婚人士還是單身者。
配合社會和人口結構的變遷,以及滿足國人更多元化的需求,新加坡探討推出更多類型的住房選項,包括在地點便利的區域,建造公共和私人住宅,以及嘗試較新穎的組屋格局,面積、設施和構造。
當局將同教育部合作探討打造更多具雙重用途的學校設施和空間,促進社區交流和互動。
這一計劃是希望公眾能運用學校內的更多設施,同時也確保學生的安全。根本在於探討如何規劃和設計新校舍,以及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翻新的學校。
年長者
政府將探討如何為年長者提供更好的護理和住屋選項,並且會進一步改進公積金制度,讓年長者可以過更好的退休生活。
幫助年長者獨立生活,讓他們可以活躍生活和有意義地度過晚年,並且為社會做出貢獻。
政府推出健康SG計劃,希望國人,尤其是年長者保持健康。儘管如此,年長者還是需要護理服務,所以就迫切需要改善年長者的護理和住屋選項。其中一個策略是在組屋區提供更好的樂齡住屋選項,並且在全國推展這類住屋選擇。
本地已經推出社區關愛組屋,但政府還需要做得更多。這些單位的設計得符合年長者的不同需求和喜愛,同時價格維持在負擔得起的水平。衛生部、國家發展部和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會緊密合作,推出相關措施。

本地的公積金制度協助人們為退休儲蓄。這個制度多年來有良好的成效,但卻遇到挑選。隨著零工經濟崛起,越來越多人選擇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他們的工作較不穩定,也沒有長期保障。
政府會繼續改善制度,確保人們只要繼續工作和做出貢獻,就一定可以滿足退休的基本需求。
政府也會探討如何進一步支持年長者安享晚年,包括那些工資低和收入不穩定的樂齡人士。
中青年人
不僅是年長者,新加坡也關注中青年人住房的需求。除了近來推出的房地產降溫措施,政府還將繼續探討其他途徑,協助年輕國人擁有住房。
政府必須果斷、謹慎地採取必要的干預措施,確保房屋市場穩定,讓國人負擔得起公共住房。

不過對於年輕人來說,社區運作也很重要。例如可以有一些活動或空間讓居民聚在一起,建立友誼和鄰里關係。這樣一來組屋就不僅是人們居住的地方,也是個社群體驗空間,居民可以互相支持和依靠。
家應該滿足生活中的每個階段和不同需求。即使處於同一個人生階段的人對家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政府要如何滿足這些需求也非常重要。
單身一族
單身一族,尤其是單身媽媽的居住條件尤其受到關注。
婦女行動與研究協會建議政府推出新的住房模式,為找不到棲身之所的未婚媽媽和家暴受害者提供住房至少兩年,同時為她們提供支援。
當局在建議這些女性同家人同住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她們同家人的關係。

協會為協助低收入單親媽媽而推出的S.H.E計劃的成果。有關計劃在2018到2021年之間推行,為18名母親和她們的孩子提供穩定的住房安排以及支援。
協會的調查結果顯示,有穩定的住房對這些單親家庭的生活帶來很大的益處。在受訪的12名母親當中,有八人在參加計劃後,每月收入中位數從500元增加到1150元。
其中三名母親因為有了穩定的住處,因此能夠辭掉工作條件不佳的工作。脫離家暴的環境,也有助這些母親和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甚至讓她們改善同原生家庭的關係。
協會因此建議政府推出新的住房模式,照顧未婚媽媽和家暴受害者的住屋需求;同時允許離婚的單親家長申請建屋發展局貸款,並免交轉售抽潤。協會也建議建屋局成立新部門,協調服務幫助離異的家庭過渡到單親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