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上調保留價的牡丹園私人公寓(Dairy Farm Estate)集體出售計劃,因無法取得八成屋主同意而告吹。該公寓在2019年4月截止日期之前剛剛將其底價從16.88億新元上調至18.4億新元,但依然無法吸引業主統一意見。

該公寓長達一年的集體出售籌備活動在上周到期,負責銷售的德華產業董事經理蕭德華說:

截至4月6日,簽署集體出售協議書的屋主所持公寓分層地契份額(share value),共為71.4%。
由於屋主所持分層地契份額達不到政府規定的最少80%,因此無法推出市場招標。
集體出售委員會今年初把保留價從16億8800萬元上調至18億4000萬元,容積率每平方英尺為1216元,但依然無法獲得更多屋主支持。

集體出售委員會目前已解散,前秘書鄭忠俊受訪時說,公寓屬於永久地契,沒有地契到期的壓力,屋主不急於賣房。另有一些屋主擔心找不到類似的居住環境。
他透露,第二輪集體出售的籌備工作已啟動,這次須要取得50%屋主的支持才可召開特別業主大會以組織新的集體出售委員。他希望這次能加大與屋主溝通的力度,提高成功機率。
與牡丹園有同樣命運的還有文華園(Mandarin Gardens),其集體出售計劃在上個月終止。該公寓兩度上調保留價,最近一次是從27億8800萬元增5%至29億2700萬元,可是許多屋主依然不買帳。
利斯蘇富比新加坡運營總監梁文豪受訪時指出,要在住家附近找到相同面積的房子非常困難,導致一些屋主不願出售現有的公寓。
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研究院主任程天富則提醒屋主,集體出售要價過高可能嚇退潛在買主。

保留價太高,意味著潛在發展商的買地成本增加,發展商若不以高價賣掉重新發展後的項目,就難以回本。以目前的疲弱市場來看,若要價太高,市場競爭力就會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