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乍到新加坡的朋友,新加坡的樓市是一個陌生市場,好些地方都和國內不太一樣。今天大黃就列舉了十點,主要對比新加坡公寓和中國商品房,供新買家初步了解新加坡樓市。
房價收入比
新加坡樓市有沒有泡沫?我們來看下房價收入比。Numbeo網站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房價收入比平均為34.6,如果把一線城市拆分出來看,上海,北京和深圳約在40的水平。新加坡平均房價收入比為15.5(這不包括政府組屋,政府組屋的房價收入比在5左右)。



這也不是說新加坡房子便宜,客觀來說,新加坡公寓也很貴,但是新加坡人均收入較高,2022年,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人均GDP美元$109,330,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所以相對的房價收入比就較低。

加上政府這些年一直出台各種降溫措施控制房價,尤其是降低貸款比例以及6成工資負債比,所有負債,包括信用卡,車貸,房貸等加總不能超過月收入的6成,這樣量入為出,保證所有業主都有還貸能力,這大大降低了加息導致銀行壞帳導致的潛在樓市崩盤的風險。
房價漲幅
新加坡房價,從1976年到2022年,47年間的年平均回報率為4.8%,回報率不算高,但是穩定,大致和經濟增長保持同步,能跑贏通脹。大多數國人配置新加坡房產不是為了複製國內過去的房產財富神話,而是看中務實政府+穩增長+抗通脹+強貨幣+全球資產配置。
中國的房價,從1999年到2022,24年間的平均回報率為7.7%,一線城市這個數值應該會更高。不過未來國內房價應該無法延續過去的增長神話,不出意外也是走穩增長路線。

租售比
國內一線城市,毛租售比大約在1.5~2區間,新加坡近兩年房租暴漲,毛租售比在3.5~4左右,回落正常後,根據片區不同,在3上下浮動。

套內面積
新加坡是沒有所謂的 「公攤面積」的,戶型圖上標的多大面積,實際得到的就是多大面積,這點還是比較人性化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陽台和空調架是算面積的,且是算全部面積,這也是開發商主要利潤所在。

產權
新加坡這裡的產權大多數是99年和永久地契(999年實際意義層面等同於永久)。永久地契是新加坡在英國殖民時期的產物,1965年獨立後,所有新加坡政府出售的地皮就都是99年的了。99年到期後,理論上土地是要歸還政府的,但實際30~40年的老房子,符合一定標準的(涉及集體出售的標準,以後會講),開發商會買下來拆掉,然後和政府續約重建。

車位
新加坡這裡的公寓大多數 「附送」 車位,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 「附送」 的車位,實際上只是給業主免費使用,業主一不能指定車位,停車遵循先到先得原則,二不能在市場自由交易。大多數公寓能做到1套房子配1個車位(除了中央商業區),但實際上有些浪費,因為新加坡開車巨貴無比,很多人不開車,尤其是出租的情況下,所以將來的套數車位比可能會有調整。

房產證
新加坡就一本房產證,看起來更像一張房產證明,沒有分土地證和房產證兩個本本。而且房子在貸款還請之前,這張紙質的房產證明都是銀行在幫你保管的。不過不用擔心,新加坡所有的房產信息都是聯網的,只要過戶了,那麼只要花5.25新幣,就能在政務網上買到電子版的房產所有權證明了。

貸款
新加坡第一套房子貸款額度最多能做到75%,第二套45%,隨著套數遞減。過去十年,貸款利息在1.5%到2.5%這個區間浮動。當然這兩年隨著美聯儲加息也相應拉高了貸款利息到約4%,不過這不是常態。國內朋友也可以在新加坡銀行貸款,需要工資收入證明或四大行過去半年流水,不過因為是國外收入,所以貸款額度通常會打個折扣。通常能貸到6~7成。
小區設施
中國小區主要還是以綠化為主,新加坡的公寓,尤其是新的,公寓設施很豐富,燒烤台,泳池,健身房是標配,除此之外,占地大的項目,會設計成度假村風格,有無邊泳池,卡拉OK,空中觀景台,會議室,圖書室,水上健身,網球場,籃球場,小賣部等等。而且絕大多數給業主或租客免費使用。

房產交易
中國房產交易是買賣雙方自己對接,而新加坡房產交易必須通過律所來進行,買賣雙方都需要指定各自的律師代表處理交易及過戶文件,以保障房產交易的順利進行。

參考: https://www.numbeo.com/property-investment/rankings_by_country.jsp https://www.worldeconomics.com/Wealth/Singapore.aspx https://www.ceicdata.com/en/indicator/singapore/house-prices-growth https://www.ceicdata.com/en/indicator/china/house-prices-growth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singapore/housing-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