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第二季的整體私宅價格季對季下降了0.4%,這是三年來首次出現降幅。分析師認為,市場發生變動的原因是整體疲軟的經濟大環境和緊縮的融資環境,以及近幾年多輪降溫措施調控。
上一次私宅價格下跌是在疫情剛開始時,2020年第一季度的私宅價格當時環比下降了1.0%。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7月3日發表的預估數據顯示,新加坡非有地私宅價格季對季下降0.5%,其中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是唯一出現跌幅的地區,其私宅價格下降了2.6%。
第二季共有四個新私宅項目在其他中央區推出,分別是莉豐嘉園(Tembusu Grand)、博盛苑(Blossoms by the park)、雙悅園(The Continuum)以及青麓尚居(The Reserve Residences)。開發商在定價上十分謹慎,這也是導致房價變動的原因之一。

青麓尚居(The Reserve Residences)項目效果圖
轉售私宅市場方面,由於經濟大環境不佳加上融資條件緊縮,賣家也面臨著買家對於二手房定價的謹慎情緒。
戴玉祥產業研究和諮詢部總監藍振文表示,整體來看,其他中央區的私宅價格調整是因為這個區域的房價在過去兩年的上漲幅度過高,遠超其餘區域的房價漲幅。從2020年底開始,其他中央區的非有地私宅價格上漲了近30%。而代表大眾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和代表高端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分別上漲了22.5%和10%。
藍振文認為,由於相對穩定的勞動力市場和持續的薪水增長支撐了消費者的購房需求,房地產市場的根基仍然健康。但是額外買方印花稅率的上調將會削弱未來幾個月國外的市場需求,經濟不穩定和地緣政治也會影響家庭擴大預算的可能。
儘管整體上價格增勢有所放緩,但位於核心中央區和中央區以外的非有地私宅價格仍在小幅上漲。

藍振文認為,現在預判市場見頂還為時過早,預計未來1-2個季度的房價會小幅波動,但是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不穩定,以及接下來土地競標不振都可能會引起價格調整。鑒於過去十多年當局實施的宏觀審慎措施,價格不太可能大幅調整。
市區重建局預估,今年上半年預計銷售了約3400個新私宅單位,第三季度也會有一些新私宅項目開盤。藍振文樂觀估計今年新加坡全年銷售的新私宅單位為7000-8000個,他預計今年下半年房價仍會適度上漲,到時購房者會有更多選擇。
整體而言,藍振文預計今年的私宅房價可能會上漲3%-5%,但存在下行風險。因為存在整體的不確定性,購房者應該在購房時更加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