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旅遊勝地聖淘沙島返程的橋上,遠遠地就能看到對岸的海底撈招牌)
獅城的移民門檻,那是槓槓地高,主要三個渠道:
第一、投資移民,也是新加坡唯一的直接移民方式。要求移民者支付250萬新幣,基本上可以立即拿到永居。
第二、創業准證定居及移民。要求必須是新公司(註冊未超過6個月),在公司正常運作12-14個月後,就可向政府申請永久居民。
第三、技術移民。要求必須獲得新加坡正常運作的公司以3600月薪以上的薪水聘請才能申請。
不過就在最近,新加坡對人才引進有了些「鬆綁」的跡象。此前掘金整理的一篇文章《多國移民政策突發重大轉折,門檻提高已是必然,不過還有這些機會留給你》就簡述了這個改變,只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便可申請新加坡的綠卡:
(1)新加坡的在讀學生
(2)在新加坡居住2年以上
(3)必須通過一項國家考試
所以說,新加坡要的人,一定是對它有用的人才。
在新加坡買房門檻也很高,畢竟它是嚴格貫徹「房住不炒」概念的國度。比如大多數居民居住的組屋不要指望炒了。首先,價格本身也不便宜,政府又對購房者的資質有很多要求,限制得死死的。其次,政府會跟隨組屋房價的變動出台嚴厲的打擊政策,所以十幾二十年過去,漲的幅度小之又小。
買中檔公寓,對海外買家的限制可不少。對咱普通人而言,最要命的就是新加坡剛提上來的海外買家印花稅,要20%。加上4%的普通印花稅,等於你買一個房,要再交房價的1/4給政府。

不過,新加坡的購房門檻也不是高到受不了,新加坡的大部分銀行對海外買家都提供貸款,而貸款利率只有2%+,與英國相當。
其次,買新加坡的公寓還有一點非常好,那就是房價是按照套內面積來計算,很多東南亞國家都是這樣,比如同為東協的馬來西亞和泰國。
不過,新加坡更加保障消費者的地方在於,如果有一天這塊地被開發商重新收購(一般新加坡的公寓產權只有99年),由於新加坡的公寓為共管公寓,共管公寓的土地是小區業主們共同持有的,如果開發商要收購,則小區內的公共土地面積就讓大家平分,開發商將按照該地區的市場價格,以套內面積加上小區的公攤面積的總面積跟業主「買地+房」。
所以說,新加坡的房不是不能買,只是它適合一個特定的群體。
這是一個親富人、商人的國家,然而它在今年國際扶貧發展機構樂施會發布的「Commitment to Reducing Inequality Index(致力於減少不平等指數)」中,居然倒數第九。作為全球國家競爭力排名僅次於瑞士、美國位居第三的新加坡,在這個排名中卻全球墊底,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它對富人「太好了」。
報告指出,新加坡將普通居民的個人所得稅提高了2%,但卻對年應課稅收入超過32萬新幣(約合人民幣160萬)徵稅22%保持不變。同一等級在中國要課45%的稅,在美國則是33%。許多權貴都把自己的資產放在新加坡,其中就包括剛被曝出貪腐的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就連極度重視服務品質的張勇都選擇舉家落戶這個國家,看出它的誘惑所在了嗎?要知道,錢往往是最聰明的。
這次去聖淘沙島,就感受了一把「壕氣」。各種設計獨特的別墅,有的還請了知名設計師做的設計。更奇葩的是,一些富豪實在太有錢,買的收藏品沒地兒放,就專門在聖淘沙上買了塊地,建了個奇形怪狀的建築(比如海盜船、埃及皇宮)來放他們的收藏品……

新加坡是藏富的天堂,人口結構也趨向高端化。要進來有點難,但入了新加坡,你之後的生活就如同上了保險。作為一個福利好的已開發國家,買這裡的資產比買其他任何地方都有把握。它保值,同時也能帶給你更多附加的好處。
*以上純觀察分享,如有理解不妥之處,歡迎各位留言拍磚~
參考文獻:
1. 新加坡人力資源局:https://www.mom.gov.sg/~/media/mom/documents/statistics-publications/a-guide-for-foreign-workers-english-malay.pdf
2. 《新加坡政府應對貧富差距很不行,排名全球倒數第九》,公眾號--新加坡紅螞蟻,https://mp.weixin.qq.com/s/LtjadMlb5N1h0mJYl6h1pg
3. 飽醉豚,《新加坡那些事兒》,第二章:新加坡的組屋
(文章來源:帶你去海外掘金)